猶豫了好幾年,終於決定跳過「燕子」先讀「地底三萬呎」。(抱歉,好幾次書店裡執起「燕子」,但光是看到書底寫的「被排拒在舞台之外的天才舞者」我就無法忍受啦,怎麼去接受就是這麼殘酷的事實…)
「地底三萬呎」,看完竟是一陣驚心。花了一天的時間沉靜浸在那深埋不見天日的世界,感謝朱少麟也果真沒有辜負我的期待,在她的筆下我展開了一場低迴不已的神秘之旅,穿越時間與空間,我看到許多許多,甚至感情上因為過於炫目而睜不開眼。
我吃驚於她的想法我((總是))非常能夠認同,或許在eru’s許多不經意的日記筆談之中早已能夠窺出一二,但那大概也是我深深著迷於她的原因吧。而這次她的筆更加銳利了,覺得一瞬間心智都要融進去了。這已經不是複誦幾句「地底三萬呎」的內文就能夠輕易地一筆帶過那般省事的。懂得的人就會明白,那就是在靜如明鏡的湖面上投上一顆輕巧的石子,水紋一波波地散開來,小石亦隨著緩緩地沉入,化作伴湖石。
就算距離我閱讀「傷心咖啡店之歌」已有四年的時間距離,在這中間我也讀了不下百本小說漫畫,同時也不深不淺地長了些人生經歷,但是外表下的那顆老靈魂,還是依舊的。我感動。
許多事情因為發生的太快,或者該說是我們默許他安安靜靜地發生,自己卻掩耳盜鈴似的迴避著都不願意去正視。結果就是當導火線牽引,問題點終於爆發的時候,我們又來不及去做些什麼了。白羅說的,當時間流逝,能夠在記憶中留下刻痕的就是最重要的。我站在結局的終點看見故事一幕幕在行進,但是不能改變是我的無能為力。原來一個人,一張網,一個夢幻,一座荒涼城邦,拉扯的是乍看毫無相關但是實際互相牽扯的一群人,而我又站在哪個位置,哪個角度呢?
感謝朱少麟留下許多線索,當我赫於第一個驚悚時候不禁全身微顫。第二個,第三個相繼冒出,我也漸漸習慣步調能夠事先察覺了。雖然未必於事有補,但是活在當下,守住這個秘密,也心甘情願伴隨凋零,就算只是一廂情願,總算能夠擁抱住這一刻的美好。
和別人不一樣要怎麼可恥(才不甘於只是盲目跟隨社會的眼光),不能夠被暸解被發掘也無所謂了(雖然還真是不免感到缺憾)。
青鳥,是我過去的筆名,或許一直被認為迷失了方向,但是我自己的定向我ㄧ定會自己找到。不怕,就不叫勇敢。雖然不知道往後的日子會怎麼樣,但是肯定的,未來的自己今天又成型了一點點。
答案,總是要到最後才揭曉。
- Oct 15 Sat 2005 22:25
「地底三萬呎」-埋藏在你看不見的地方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